历史上进入皇室后宫的于氏女性小记

历史上进入皇室后宫的于氏女性小记

于皇后在北魏太和十七年(493)生于北魏一个十分显赫的官僚家庭, 从她的曾祖父于栗䃅到她的父亲于劲三代, 于家共出了4位赠公,3名将军,2个尚书,3位开国公。在讲究门当户对的中国,如此显贵家庭的女子自然要嫁给有显赫地位的人。北魏景明二年(501),领军将军于烈见她的侄女已经出落成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,便以宣武帝元恪的后宫人数不够为名,鼓动他的同事、部下在元恪面前大肆吹嘘他侄女如何漂亮,如何温顺,如何贤惠,如何有品行。于烈的同事、部下正愁巴结于烈无路,拍他的马屁没有机会,于是便摇唇鼓舌轮番为她吹嘘,更有甚者,直接到元恪面前极力推荐。

元恪认识于烈的侄女。在他看来,她虽说不上是天姿国色,绝世美人,但也算漂亮的女子之一,况且,他也深知于烈的地位和于家的势力,现在即位不久,很需要他们的支持,于是便顺水推舟,下令把她召进后宫,封为贵人。于贵人进宫不久,就凭她的喜欢宁静、沉默寡言、宽容大度和对元恪的体贴入微,博取了元恪的欢心,于同年九月被元恪立为皇后,又于北魏正始二年(505)年底为元恪生下了皇子元昌。

就在于皇后受宠于元恪和生下皇子品尝母爱时,两只罪恶的毒手慢慢向她伸了过来。这两只毒手就是高贵人和高贵人的伯父尚书令高肇。高贵人是个妒妇,恨不能把元恪死死攥在自己的手心里,她见元恪时常召见于皇后,心里气不过,准备随时加害于她; 高肇是个喜欢独揽大权的权贵,他见于皇后一家非常得势,自然想把他们挤垮,于是便和高贵人精心策划了毒死于皇后的计划,以便让高贵人当上皇后,由他操纵朝政大权。这时,于皇后只顾抚养元昌,没有料到会遭到他们的暗算,结果于北魏正始四年(507)十一月不明不白地被高肇、高贵人害死。由于高肇、高贵人干得利落,没有露出任何破绽,自然蒙骗了元恪。元恪对于皇后之死极其痛心,给了她顺皇后谥号,将她葬于永泰陵。

三、西魏追尊文景帝元愉京兆王妃于氏

京兆王元愉,字宣德,太和二十一年(497)受封,任都督、徐州刺史。改任中书监。娶顺皇后的妹妹当王妃,京兆王妃为正妻,元愉谋反在信都的南面筑坛,以柴燎祭告天帝,即皇帝位,大赦天下,建年号为建平元年,后被伐溃,死时21岁,京兆王妃,为于劲女,其他记录不详。元愉西魏追尊文景帝。

四、两封王后一封太后的高句丽女于氏

于氏是高句丽故国川王男武的王后,于氏出身权门,是提那部酋 长于素之女。男武于其父新大王(伯固)十二年(公元176年) 春三月,被立为太子。十五年(公元179年)冬十二月,其父去世,他即位为王,是高句丽 的第九任王,第二年(公元180年)二月,立王妃于氏为王后,国川王十九年(公元197年),即东汉献帝建安二年,夏五月,男武去世。他的一位弟弟名叫延优(即伊夷模)在于氏帮助下铲除异己作了高句丽的第十任王,没有另娶,立于氏为王后。这是于氏第二次作王后。山上王伊夷模死后,他的太子忧位居,即郊桌时年20岁,继承了王位,是高句丽历史 上的第十一任王,在他即位的第二年(公元228年)春三月,封于氏为王太后。公元234年秋九月, 太后于氏去世。

五、袁世凯正室于氏

妻子于氏,河南沈丘县人,是淮阳大于集乡绅于贯一的二女儿,恪守的是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的训诫。于贯一的父亲是个“蓝翎候选都司”,是淮阳的首富,袁家在项城也是门楣显赫,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。袁于二人1876年底结婚,于氏比袁世凯大一岁,两年后生有长子袁克定。1915年袁世凯登基称帝,册封妻为皇后,袁死后3年去世。

据报道目前淮阳县城西北约25公里的齐老乡于集村内尚存“国舅府”部分建筑,它东距于集村十字街约50米,南临朱搬公路,为村老治安所所在地,四周为村民住宅。于集村四面有护寨壕,村内高出地面约1.8米。1915年袁世凯登基称帝,册封妻为皇后,于是于氏的兄、弟就成为名正言顺的国舅爷了,在陈州故乡大修其府第。据村内老人讲当时规模很大,但随着袁世凯倒行逆施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死去,于氏夫人也在1919年死去,“国舅府”也就风光不在。随着时光的推移,到现在仅存正房和东西配房,为硬山式建筑,灰色瓦顶,正房面阔三间,进深二间,前有廊,廊配二柱,前廊的檐板下饰有木雕的莲花。正房长9.6米,宽6.2米,东西配房长4.1米,宽5.2米。

(图文整理于振华、于之)

欢迎各位宗亲联系发布信息

责任编辑:于永健

投稿邮箱:yushizqh@126.com 82996599@qq.com 22350027@qq.com

投稿联系微信:yu2277555 gb13206

上述文章及图片材料版权归原作者和【于姓的天空】所有,未经同意引用、转载发布请注明出处,随意篡改核心文字及版权归属属于侵权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